4月30日,随着电网调度一声令下,光伏场区逆变器成功合闸计量柜显示屏数字实时跳动。电压一切稳定,电力成功输入企业,标志着西永微电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市区供电分公司验收正式投运。这不仅是全市工业园区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更是西永微电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
全市工业园最大光伏发电项目
走进西永微电园,从空中俯瞰富士康重庆厂区,灰白屋顶铺满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面板闪闪发亮,如同一座座小型发电站,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场景蔚为壮观。
富士康重庆厂区屋顶光伏
西永微电园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区直管园,作为重庆最早的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园区内入驻了大量的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电力需求旺盛。
去年4月,西永微电园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积极响应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突破任务和“百万光伏”计划,启动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装机规模近50兆瓦,是重庆工业园区面积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西永微电园公司资产部部长刘迅介绍,该项目一期面积大致约30万方,已于3月28日并网投用,二期项目约25万方,已于4月30日完成并网。目前,整个项目已正式投运,日最高发电量可达20万度。
值得一提的是,二期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仅用三个月便实现并网投用,创下业界速度。项目实施过程中,投建单位国网重庆综能公司,克服屋顶结构复杂、施工环境受限等诸多难题,成功搭建了分布式光伏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平台,形成“政企协同+技术融合+数字赋能”的绿色发展范式。
前不久,该项目成功入选市能源局“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典型案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范例。
助力园区绿色发展
近年来,电子信息行业纷纷向绿色低碳生产转型,在全球呼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品牌客户对产品使用清洁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提出产品使用100%绿电的需求目标。
西永微电园是一个以电子信息类生产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园区,类似英业达、富士康、晶远科技这样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对绿电有着很高的需求,园区集中修建光伏发电站既能够大幅降低企业的修建成本,又能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绿电保证。
“我们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远销欧美,但国际客户对绿电生产的需求是个大难题,没有绿电,我们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英业达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得知园区启动光伏项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产品出口国外市场时,可获得碳减排、碳足迹等认证,具有更强竞争力。
惠普研发楼屋顶光伏
对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企业来说,屋顶光伏项目产生的“绿电”,不仅持续成为扩展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还带来超出预期的好处。一是能进一步缓解企业夏季高峰用电负荷,为保供应稳生产提供保障。二是节能。屋顶光伏安装后,光伏板能遮挡阳光直射,使厂房屋顶温度降低2-3℃。
国网重庆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伟介绍,西永微电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也将为园区企业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预计年均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600吨。
受园区带动,新普科技、沙伯基础、华润微电子等重点企业纷纷自建光伏发电,共同助力西永微电园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作为重庆最早的电子产业基地之一,西永微电园拥有约过20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在过去十年,它们的价值仅体现在“防水工程”上,长期闲置的屋顶每年要进行维护和管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的历史机遇下,作为园区运营商,西永微电园抢抓政策和行业发展时机,开始“想方设法”地盘活这些存量闲置资产。
标准厂房三期屋顶光伏
“对闲置厂房租售、停车场改造、建设超充站等是常规的操作,要‘破圈’,就得找到西永的特色。”刘迅说。
西永微电园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首创屋顶趸租模式,采用一次性整体转让运营权的合作方式,将园区55万平方米的办公楼、仓库、厂房、宿舍的闲置屋顶运营权一次性转让,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收益约6200万元。在盘活闲置资产的同时,构建以分布式光伏为基础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深入推进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也能为园区制造企业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西永微电园将继续紧抓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机遇,探索光伏发电与产业深度融合路径,以绿色能源为核心,推动特色产业集聚,打造更多 “绿色车间”“绿色工厂”,探索零碳排放园区建设,助力园区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