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成,因其精密而维修难度极高,全国范围内,拥有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并不多见。
近日,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下称科学城),重庆也正式成为继北京、成都、珠海、上海、厦门、海口之后,全国第七个拥有全链条航发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
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概念图
根据协议,项目拟在10年内总投资约38亿元,联合瑞士航空发动机技术公司(SRT),使用西永微电园综合保税区内现有厂房及工业用地,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CFM56和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用于空客A320、波音737机型)维修基地,打造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授权航空发动机维修和研发平台,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欧美的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培养一批航空领域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动重庆航空产业链全面升级。
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将分三期建设,计划今年4月底完成一期项目,今年底达到二期项目设备进场安装条件,2026年下半年全面投产。据透露,该项目预计10年累计招引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0人,维修发动机台数超1500台,预计在2030年左右形成年产百亿级生产规模。
发动机内部结构
目前,已有北京(AMECO)、成都(四川国际)、珠海(珠海摩天宇)、上海(上海普惠)、厦门(厦门太古、厦门新科宇航)、海口(海口吉耐斯)拥有全链条航空发动机完整维修能力,重庆是第七个。”重庆高新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项目落地投产后,将提升重庆市航空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性和整体竞争力及国内航空发动机自主维修能力,支撑中国参与国际适航认证(如CAAC与FAA/EASA博弈),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缓解国家关键行业“卡脖子”现状。
航空发动机维修门槛为啥这么高,到底有多难?
“就像路边随处可见补轮胎,补漆钣金的、都可以称之为汽车维修,但是这个项目就相当于落地了一个4S店,是全链条的。”该负责人举例道。
记者了解到,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复杂学科。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的极端条件下运行,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航空发动机维修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如发动机的拆解、检测、修复和重新装配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故障。”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维修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检测法、无损探伤技术等。
航空发动机维修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成本、市场、政策、人才等多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重庆及科学城做足了“功课”。
先看市场。项目投资主体——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是由辽宁方大集团控股的国内第四大航空集团、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旗下拥有海南航空、首都航空、西部航空、天津航空等23家航空业相关公司,共运营飞机800余架,客运航线数量近2000条,涵盖航空客运、货运、通用航空及辅业等全方位业务。
而从城市规划层面来看,项目与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精准对接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导向,重庆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产业不仅将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重庆不断加码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重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科学城也进行了相关前瞻谋划。”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项目落地科学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