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郭沫若纪念馆)位于西永街道香蕉园村。纪念馆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此设立乡间办事处,时任三厅厅长的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寓居于此。2005年,沙坪坝区开展对该处旧址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同年9月作为免费开放纪念馆对外陈列开放。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沫若纪念馆鸟瞰图
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抵渝,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抗战时期,三厅作为在国统区内由共产党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机构,成为了以共产党为核心,动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营垒。1940年,国民党政府撤销三厅,设立为文化工作委员会,周恩来任指导员,郭沫若任主任。
郭沫若纪念馆侧面图
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郭沫若在此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被毛泽东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和《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也相继问世。抗战胜利后,郭沫若离开了重庆。
郭沫若纪念馆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