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重庆,火热的不止天气,还有人气。
8月26-29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重庆顺利举行。
这是一场属于大数据智能化的盛会,也是一次行业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全市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的排头兵,西永微电园自然不会缺席这场盛会,且收获颇丰。
四天时间里,西永微电园再次斩获11个顶尖项目,分别是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院、联合微电子中心计划建设12吋工艺研发中试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西门子重庆Mindsphere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重庆大学类脑感知与普适智能科学研究院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合作共建创新中心、英业达高端电子竞技终端生产基地项目,以及天利保税研发检测项目。
这些项目的落户,将给微电园未来发展增添助力,也为微电园在大数据智能化多领域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智能产业集群助推转型升级
今年3月,重庆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重庆将把聚焦“工业跃升”招商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围绕“芯屏器核网”(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全产业链招商,培育壮大智能产业集群。
此举意欲明确——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创建国家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芯屏器核网”,便是助推大数据智能化必要的“硬件”。
这一招商趋势,对西永微电园无疑是巨大利好。
自成立以来,微电园便一直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之道,专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形成了“电子零部件(芯片)+智能终端+互联网大数据+进出口贸易”四大产业集群。
显而易见,在“芯屏器核网”方面,微电园产业布局基本囊括所有,与全市的招商趋势不谋而合,甚至已提前发力。
智能终端,是微电园最优势的产业,甚至放眼全球,都有底气可言。
2018年,西永微电园生产笔记本电脑4250万台,以仅占重庆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球25%的笔记本电脑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西永微电园实现电脑产量3236.7万台,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增长10.7%,保持了产量稳定态势,华为、小米等品牌电脑产量分别增长2.86倍、31.5%。
除了笔记本电脑,西永微电园还扩充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音响、智能手机、3D打印机等智能终端,延伸智能终端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积极支持辉烨拓展物联网模组、车载电子新业务,争取引进更多高端智能终端产品及结算项目,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集成电脑路是芯片的支撑,亦是西永微电园一直关注的焦点领域。
“在中国的产业园区中,名称叫‘微电子’产业园区的,西永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西永微电园始终抓住集成电路这个“立园之本”不动摇。
园区聚集的产业情况,便能印证这一观点。
目前,西永微电园已汇聚了韩国SK海力士、美国英特尔两家世界500强的芯片企业;引入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润微电子、上海矽睿等知名芯片企业;同时,还有湃芯微电子等一批民营集成电路企业优秀代表。
它们在西永的投入也是大手笔——
华润微电子正在打造全国最大功率半导体基地;
SK海力士二期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将成为SK海力士全球最大封装基地;
联合微电子中心和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两大创新平台,正在搭建可将芯片开发周期从两年缩短至半年的国内领先芯片设计产业生态……
目前,西永微电园已构建拥有6吋、8吋和12吋全规格芯片制造产线,同时具备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
智博会上,华为宣布将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落户西永微电园,更是助推园区的“芯”发展。
据了解,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将以华为鲲鹏芯片为核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园和自主可控的鲲鹏计算产业孵化平台建设。
届时,该项目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区、产业发展区、生态示范区,鲲鹏实验室等实体平台,同时也将实施鲲鹏人才培养计划、成立鲲鹏计算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建设全国性鲲鹏产业认证中心、组建鲲鹏行业协会等一系列生态打造举措。
此外,作为行业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化顶级赛事,FPGA智能国际创新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智博会增光添彩。来自11个国家400余支优秀创新团队报名,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加快智能应用创新与国际合作。获得大赛季军的上海品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EO陆飞透露,在决赛的当日,公司的人机交互应用设备就售出76台,成交金额100余万元。
在整个重庆,西永微电园的集成电路也是“一骑当先”。
2018年,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增长21.4%,占全市集成电路产业的80%以上。未来五年,园区计划实现集成电路年产值突破500亿元,逐步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制造和创新基地。
本届智博会期间,在西洽会上的签约项目——博世工业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
据了解,该数据中心将依托大数据开放平台,围绕数据工厂、工业大数据实验室、工业大数据应用中心、工业大数据产业营地四方面内容,聚集大量高级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企业,为西永微电园构建工业大数据服务环境,逐渐形成全新产业生态圈,衍生更多新技术和服务。
这只是西永微电园布局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万物互联时代来临之际,西永微电园培育大数据互联网氛围也开始浓郁。
西永微电园董事长吴道藩表示,园区对“产业地图”的谋划,虽然没有“红线”约束,但必须强调理性、专注,要明晰。
下一步,西永微电园依旧会深入贯彻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坚持稳存量、促增量,大力发展以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智能产业。
高质量发展立足“科技研发”
2018年底,市经信委对全市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进行了认定。76个被认定项目中,有4家企业来自西永微电园。
一个月后,市经信委又公布了重庆第一批智慧园区试点名单,共有12个园区,西永微电园再次入选。
两次入选,源于西永微电园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比如,园区三大代工厂广达、英业达、富士康,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对生产线、设备等进行升级换代,累计投入达5亿元。
高质量发展,是西永微电园未来的主要命题,通过智能化改造只是实现的路径之一。
“园区还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称,比如上半年新引进富士康激光暨3D打印机,计划在园区打造中国最大的激光暨3D打印机生产基地,预计5年内累计实现产值上百亿元。
不过,在吴道藩看来,对一个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在多个方面碰到‘天花板’的西永微电园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是轻松能实现的。
他认为,西永微电园虽有良好基础,但后备力量并不充足,所以要要调整“重规模轻质量”的惯性操作,避免同质竞争甚至“内耗”。
如何有效地、精准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吴道藩的观点是:科技创新、布局研发。在他看来,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园区的前途命运。
事实上,吴道藩的想法,与全市在招商趋势上,可谓异曲同工。
《意见》便强调,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平台集聚功能,引进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联合研究中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等科技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西永微电园方面也扣紧了这一主题。
西永微电园大规模布局研发机构,积极营造创新生态,大力攻坚研发“软肋”,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优势。
中电科、华润微电子、英业达、SK海力士等园区制造企业先后成立研发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第一创客(重庆)创新中心相继投用,为西永微电园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后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要争取做到,园区的每一个企业,都成立研发中心。”这是吴道藩的设想与期望,却透露出一种果敢与决断。毕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而在今年,西永微电园的研发创新氛围更加明显。
4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宣布将在西永微电园落户“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力争通过3年建设,形成100人的研究团队,建设10个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累计培养研究生200人以上,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7月12日,电子科技大学与西永微电园签约,双方将在渝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实习实训中心、双创示范基地和顶尖人才聚集高地。
据了解,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大、重庆大学4所高校已确定在西永微电园设立5个微电子和半导体研究院。
同时,园区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坚持产学研协同促区域价值提升。
“留人留心”打造生态高地
近日,一件事在西永微电园引发热议——园区内要同时兴建两所小学。
根据规划,西谷小学毗邻即将启动建设的重庆童话世界公园,规划占地63.5亩,计划投资16800万元,计划2021年9月正式开学;育英小学地处西永商务中心区,规划占地35.4亩,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
教育是民生大计,也是园区老百姓关系的问题。目前,园区周边学校配套不足,园区市民子女上学较为困难,这也是周边老百姓反应较多的问题。
在吴道藩看来,加大提速学校建设步伐,加快补齐园区教育短板,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这样既可以留住企业人才扎根西永,也是微电园践行主题教育,及时回应老百姓关切问题的重要举措。
这是西永微电园打造城市生态的一步好棋,也是实现城市升级的必然之路。
早在今年初,西永微电园举行年度工作会时,吴道藩便提出,园区要做好产业、城市“双升级”,不断提升区域价值。
产业升级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西永微电园立足之本;城市升级的目的在于,让一个区域实现“留人留心”。
“足以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是持久的吸引力。”吴道藩表示,光有产业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让入驻园区的企业、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有一个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把产业和人才留住。
硬件设施的改善,是城市升级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物理层面”。
简单来说,西永微电园要通过规划完善、城市留白、道路扩宽、公园打造、电网下地、停车场建设、广告管制等工作,提升城市宜居性。
同时,在规划过程中,要加大“留白”空间,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解决完“物理层面”问题后,西永微电园的城市建设,还要在文化层面进行提升。
“世界魅力城市的核心要素,就两个东西,一是生态,二是文化。”吴道藩如此表示。
西永微电园也的确不缺少文化底蕴。
比如,文化四坝。梁滩坝是重庆文化四坝之一,是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之地,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又比如,学术机关。抗战期间,近50个全国学术机关或学术团体云集,上百位科学家和专家在此度过难忘时光,实为当时的全国学术圣地。
“生态+文化”,养眼又养心,就可能成为“诗和远方”。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的提升,也有“软”的地方,比如西永微电园服务企业方面。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是当下,西永微电园在服务企业方面提出的口号。前者指企业提出的诉求,要尽力去解决,解决不了的,也要有回应。后者表达的,就是让企业可以安心工作、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当然,西永微电园还提出了,要让企业拥有“获得感”。
吴道藩要求,园区对企业服务,不能大而化之,更不允许“空对空”。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和对入园企业合同约定的承诺,“快速落实”尤为紧要。
他说,扶持政策早一天落实,就会早一天发挥效益,企业的“感受度”也不一样;晚一个月落实,也许企业就“渴”死了。
为此,西永微电园要求,要让园区畅通高效运转,把员工干部的动力、合力凝聚起来,做到强化服务职能,大幅度压缩前期工作时间和审批时限,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下一步,西永微电园将着力构建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配套的设施、一生的服务、融合的产城,建设成为众人青睐的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