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热线:023-65666666 联系电话:023-65666586
    网站首页  >  西永要闻  >  正文
微电园:将着力提升文化“标识度”

    4月24日,公司董事长吴道藩率领副总经理周黎明以及建设部、土地部、综合部、沙区文管所负责人,就微电园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实地察看遗址、遗迹和文化空间布局。吴道藩表示,要深挖地方文化,着力提升文化“标识度”。

    “诗和远方”在哪里?

    寻找“诗和远方”,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在吴道藩看来,世界魅力城市,主要有两个关键要素,生态和文化。“生态+文化”,养眼又养心,就可能成为“诗和远方”。

    这话看似抽象,实则具体。上周,他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谋篇布局。今天,他谈得最多、最为看重的就是“故事”。

    此番调研,吴道藩是有备而来的。他说,他来微电园工作后,读了有关沙区文化的书籍20多本,感知到西永片区的厚重历史。

    若对当地历史不了解,就很难传承好。吴道藩坦言,在城市化的“巨轮”前,文化不该“让步”。现在,遗迹越来越少,很多故事只能藏在书本和档案里,知其者甚少,需要挖掘、整理、再现。

    比如,文化四坝。梁滩坝是重庆文化四坝之一,是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之地。郭沫若、巴金、冰心、臧克家、丰子恺、于右任、沈尹默、柳亚子、汪辟疆、阳翰笙等数十位名家常住于此,可谓群贤毕至,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又比如,学术机关。抗战期间,近50个全国学术机关或学术团体云集;李四光、竺可桢、顾颉刚、梁希、邹树文、金宝善、朱章赓、马寅初、方显廷、孙本文等上百位科学家、专家在此度过难忘时光,实为当时的全国学术圣地。

    再比如,高等学校。为避日战火,全国近20所高校迁入,教育家、音乐家、作家、戏剧家、美术家、诗人荟萃,促进文艺空前繁荣。

    某种意义上,西永综保区也是很好的故事之一,毕竟是全国内陆开放的先行之举。

    毫无疑问,文化和故事是打开一座城市的“密码”。如何让这些故事“复活”?他的总体考虑是,大众视觉、艺术表达、立体呈现,增加故事与大众生活的粘合度,让更多人成为传承者。

    “入情入境”是重点,吴道藩表明,无论是在遗址遗迹周边扩展文化空间、弥补功能缺失,还是在公园建设中嵌入本土故事、恢复历史场景,都会“激活”故事、重焕活力,就可能成为“打卡”点和有诗的远方。

    显然,这样考虑,既呈现诗意生活,彰显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上的考量。看似微观切口,却具有叠加放大效应,“在对的时间,看到对的故事”,就会让更多人来这里“发发呆”。

    “活化”历史故事

    历史上的这片土地,并不缺好故事。吴道藩直言,通过他三个多月的“源头”梳理,大多都缺乏生动表达,还有太多故事在“沉睡”。

    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把积淀的故事,以“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新方式呈现出来,既是功夫,也考验着城市建设者“走心”的程度。

    张治中旧居,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迁驻之地。吴道藩称赞这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清代寺庙建筑,保护和修复得很好。他要求,再扩展60亩地,建成三圣宫公园,配建300个车位的停车场,把出入大门设在一纵线旁边。

    郭沫若旧居,清代巴渝民居建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之地。他要求,在边上配建2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完善功能,增强可达性。

    在蒙藏委员会旧址,虽然看到的建筑有些破损,但大概样貌还在。他现场明确,由沙区文管所抓紧修复,费用由微电园承担。他说,这是当时主管蒙藏政务的最高机关,曾赴西藏主持十四达赖的就职仪式,宣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权。

    茶店桥,这座清同治十年建的三孔石拱桥,承载了成渝古道的繁荣。他提出,围绕茶店桥延展300亩,以古道文化为主题建设茶店公园,讲述横亘在古道上的故事,带活西永老场镇。

    事实上,不止这些,还有古牌坊、古街、古驿站、古寨子、古民居,数不胜数。他希望,选择适当的地方,适度、审慎复原一批。

    时过境迁,如何擦亮故事?吴道藩表述,出路在创新,把“故事+”作为城市建设的“标配”,让年龄的“跨界”填平文化的代沟。

    具体而言,他要求,在公园建设中,根植大量历史故事。比如,在占地2000亩的重庆童话世界,植入“丰文山寨”“孩子剧团”“抱石山斋”“双羽轩”“师牛堂”“沙坪小屋”“童善桥”;在占地1800亩的香云山汽车公园,植入“冷水沟驿站”“寨山坪古寨”“福星桥”等。

    在广场建设中,他希望,多从“文化客厅”“文化舞台”角度思考,增加文化空间和文化设施。譬如,街头书屋、音乐广场、艺术大街。

    穿越千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有很多都具有正能量和励志作用。他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适度引用和嵌入,好让更多人来传承。

    推动城市从“物理层面”向文化层面跃升

    业内认为,城市领导者的“文化自觉”,是考察城市发展观的最佳视角。

    城市走到今天,将往何处去?吴道藩提醒,要把重点放在“文化重建”和“功能完善”上来,推动城市建设从“物理层面”向追求文化层面提升。

    文化是魂。他叮嘱,建筑是可阅读的,必须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新建筑要找到根脉,做到“和而不同”,既运用现代手法,又诠释历史,让古老故事在建筑中“变得年轻”。

    建筑的取向,一定要考虑大众审美要求。他指出,在满足功能性基础上,要尽可能简洁、含蓄,与环境融合。建筑设计,要有艺术感,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要拿捏好尺度。

    色彩,体现城市性格。他表示,色彩所体现的,其实是城市风貌的识别度。“素颜”才最美,要坚持“低调的建筑,高调的园林”, 色彩定位在“灰色系”和“巧克力色系”。

    城市是靠符号来记忆的。除了可视的城市容貌,看不见的同样重要。如历史名人、地方风俗、古老地名、道路命名、公园取名,也应成为一种地方文化符号。

    无疑,文化重建,是避免“千城一面”的有效路径,也是探索城市建设的“时代课题”。

吴道藩、周黎明在张治中旧居调研文化建设

编辑:西永编辑1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本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渝ICP备08000973号 版权所有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2008-2019 XIYONG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